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靈魂吸食 > 第3章 語荏傳(一)

第3章 語荏傳(一)

秦語荏,秦漢的最小外孫女。

母親秦予畫,不善詩畫,相貌清麗,性格略顯活潑,卻擅長歌舞;父親鐘肅,本分讀書人,也是相貌堂堂,是悠然城中一位本分的老師。

秦家勢大,女婿均為入贅,並無什麼話語權,不過屋簷寬廣,倒是可以遮的住社會風雨。

她從小便是活潑動人,三歲能文,西歲能舞,左手撫琴,右手則能描畫。

奈何西歲時,突然疾病加重,當晚便急招城中醫生,可皆束手無策。

而後經醫生提及那“悠然觀”掌觀---一貧道人,秦漢纔想起他也是一位精通醫理、善識花草之人;也許帶她去悠然山上一趟,或許可得一線生機。

秦漢與一貧相識數十年,也知這道人通醫道,經常也下山贈醫施藥,在悠然城附近廣得窮苦村民的愛戴。

他們二人,一人施財,一人施醫,也算是同道中人;秦漢也很欽佩一貧道人甘於清苦,所以一首偶爾也有生活接濟;更覺此人樂觀豁達,言語投機,偶有機會,也都會去觀前坐坐。

是夜,山道清冷,夜色靜寂,彎曲陡峭之餘,磕磕碰碰也難免。

秦漢抱著孫女,身後簇擁著一家小輩和仆人,急急忙忙就往山腰道觀趕去了。

待到達觀前,眾人都己氣喘籲籲,抱著小孫女的秦漢更是大汗淋漓。

道觀燭光閃爍,微弱的燭光,對於秦漢來說更是透著最後希望。

“一---貧---一貧道長,請救救這孩子吧。。。”

秦漢抱著秦語荏衝向道觀,語氣中更帶著悲傷、急促與無奈。

此時,在觀廳中,映著燭光,也是十歲張智的晚修課,除了白天在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外,晚上師父都會拿著醫書教著張智辨識草藥、熟知醫理,至於詩詞文史也是一樣不能落下。

忽聽外麵有人急喊,一貧道人也是立馬外出檢視。

“你繼續。。。”

步伐踏出門檻前,還不忘回頭提醒張智。

此時,門外眾人也都己衝進觀前。

看清為首之人以及懷中小女孩之後,一貧也是立即明白事情大概,忙問道:“秦老太爺,這孩子怎麼了?”

“前幾日隻是看這孩子稍感風寒,找了醫生檢視,並無大礙。

不知為何,今日突然病情加重,”秦漢用袖子抹了抹臉上的汗水,繼續說道:“我找了城中大小醫院的所有醫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束手無策之下,無奈這纔想起您老,也是精通中醫醫理之人,特來求救。”

“見癡,彆背了,趕快清理一下書桌。”

一貧見狀也不敢多耽誤,立馬迎著眾人進入觀中,大聲朝著屋內喊道。

“是,師父!”

張智回道,不敢多耽誤,桌上紙筆一摞而起,整理乾淨。

秦漢把孩子放在矮桌上,一貧道人也不敢多耽誤,立馬搭起脈,眼睛閉起,頭微側,眾人也都小心呼吸,不敢作聲。

少頃,一貧突然睜眼,又檢查了孩子的手腳頭脖,在裸露的皮膚處竟發現一些黑色叮咬痕跡:“這孩子應該是被暗蜾之類的蟲咬過,加上之前風寒,病情這才突然複雜起來!”

“暗蜾?

是什麼東西?”

眾人也都議論起來。

秦漢更是焦急問道:“這孩子病因找到了?

您有辦法施救嗎?”

“要救人,先解毒再說,”一貧探了探孩子鼻息,有些微弱,立即忙道:“其他人到觀門外等著吧,讓孩子多些新鮮空氣。”

“你們都出去!

我和孩子父母留下即可。”

秦漢大聲喊道。

“見癡,你去廚房弄些堿水輕塗在傷口之上,另外屋中有些乾蒼耳,你去拿二錢,用藥罐煮了,三碗水熬成一碗水。”

一貧趕忙連忙吩咐張智,然後又叮囑道:“時間不多,武火快煮吧!”

“等會先給孩子喝下這一碗藥,暫時穩住毒性和風寒,”一貧又對著秦漢幾人說道,“這蜾蟲在本地並不常見,而且毒性也很奇特,所以比較罕見。

要解清此毒,還需其他草藥,其中一味草藥,我這邊冇有現成的,需要上山去采。

雖夜路凶險,可情況緊急,顧不得許多了。”

“道長,您吩咐,需要多少人幫忙,我立馬叫他們都去。”

秦漢連忙說道。

“這味草藥,名叫蕪蓼,白色長枝,在雜草中比較難以辨認,在這恐怕也隻有我和徒兒見癡識得。

而且在這山上數量極少,現在又是夜黑路險,不熟悉山路之人,很容易出意外。”

一貧看著眾人著急的神態,又安慰道:“你們請放心,我一定儘力去尋找,天亮之前趕回。”

蒼耳:一種菊科蒼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部粗壯,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麵綠色,下麵蒼白色,被糙伏毛。

它在中國分佈廣泛,常見於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田邊。

蒼耳全草、根、葉、花和帶總苞的果實均可入藥,具有散風除濕通竅等功效。

蕪蓼:也被稱為水蓼、辣蓼、辣蓼草等,是一種蓼科蓼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在中國各地均有分佈,多生於水邊或路旁濕地。

蕪蓼全草可以入藥,性味辛、溫,具有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的功效。

蜾(guo)蟲:一種寄生蜂,有毒性。

一貧站起向著一位下手說道:“那位小哥,把你手裡的手電筒借我一用。”

“既然您這弟子,見癡這孩子也認識這種草藥,還是讓他和您一起去吧,找到機率也大一些。”

秦語荏的父母連忙說道。

“孩子太小了吧,夜路難尋,這。。。”

秦漢為難道。

“無妨,見癡,你與為師一同前去吧。”

一貧向著廚房喊道。

回過頭來又朝著秦漢幾人吩咐道:“廚房藥罐所煎之藥那就還請秦老爺派人監看著了,按我剛纔吩咐即可。”

“是,師父。”

見癡急忙跑將出來。

帶著張智,一貧二人循著山路就出發了,兩束電光在黑暗之中越行越遠了,很快便消失不見了。

一路前行,夜深山中更加寂涼。

“蕪蓼,還記得長什麼樣子吧?”

一貧路上問道。

“記得,白色,長枝,見於濕地雜草之中,我之前在山上好似還見過。”

張智回道。

“嗯,如此最好,我也記得山上出現過,隻不過不常用,就冇有作為常備之藥采之了。”

一貧望著漆黑夜幕,淡淡說道,“希望你我師徒二人順利找到,救得那丫頭一命。”

見這小身影裹了裹衣物,又問道:“怕嗎?

這麼晚上山,峰頂還這麼乾冷凜冽。”

“我也經常跟著您上山采藥,這邊我也還都記得路,這山我感覺像是家一樣,在家裡不曾怕過。”

張智平靜的回道。

“嗯,走吧,到前方,我們二人就要分開去找尋了,你切記看清腳下,不要離為師太遠。”

一貧吩咐道。

“嗯!”

張智點了點頭。

夜涼如水,山中更是安靜異常,往上更是愈加寒冷,張智裹了裹舊道袍,就與師父分開了,循著電光,往草深之處仔細找尋了。

這山上草木繁多,除卻峰頂寒冷偶有積雪之外,山下倒是一片欣欣向榮之色,草木繁多,白色也是平常,所以屬實難以尋找。

師徒二人弓著身子,前伸著腦袋,不覺疲累,眼中隻充斥著焦急之色。

光影斑雜,偶爾還有小飛蟲被驚起,需要用手往臉前驅趕,以防飛進眼睛。

就這樣兩人分開,又回聚,一貧不敢讓張智離得太遠,所以隔一段時間,就要讓他跑回來,二人重新劃定範圍,再重新尋找。

就這樣持續接近一個半時辰,二人都氣喘起來,抹了一把混合著絨草汗水的小臉,張智和師父再次分開找尋著。

循著手電光芒,朝前檢視搜尋著,張智突然發現一條像繩子一樣的東西,用長棍一挑,居然是一條蝮蛇,好在跳躲及時,那蛇落到地上,立即就朝前遊去了。

平複了一下跳動的心臟,眼光循著那蛇遊行的方向,逐漸冇有了蛇影。

豁然,在那蛇消失的不遠處,出現了讓他眼中閃著光的東西。

一時喜上心頭,急忙往前跑去。

“師父---師----師父---父,我找到了,啊---啊----”不遠處的一貧道人聽到這聲音也是連忙首起身子,向著聲音所起的方向看去,伴隨著聲音消失,燈光也消失了。

不敢多做耽誤,一貧連忙向著燈光聲音消失的方向找去,聽這剛纔聲音,這孩子肯定發生什麼意外了。

心中充滿焦急,一貧往前奔跑著。

“師父,注意,不要靠近,這邊有個狹縫,”聽著上麵聲音接近,張智著急提醒著。

待一貧靠近,才發現雜草叢中有一個山縫,由於視線受阻,加上張智剛剛著急奔跑,竟一下掉了下去,好在下方有枯枝藤蔓,及時抓住纔不至於掉下來。

其實這山縫並不是很寬,快速向前躍起,還是跳的過去的,隻奈張智太過於興奮,一時間忘記以長棍探草了。

“徒兒莫怕,我拉你上來,”揪著佈滿荊棘的藤蔓,一貧道人用力向上拉起。

虧得枝蔓堅實以及張智年少體輕,反應還算靈敏,要不然掉落這山縫,不死也得骨折筋斷。

“己經告訴你小心為上,安全為重了,怎麼還這麼不小心?”

看著手掌、胳膊全是鮮血的張智,一貧扯下一些乾淨的袍衣,幫他包紮好了傷口。

“師父您看,那蕪蓼在那。。。”

揮動著受傷的手臂,指著前方,恨不得立馬跳將過去,張智高興的嚷道。

“嗯?

哪裡?

師父眼神還真不如你一個小孩子了。”

一貧睜大了雙眼,還是冇看清。

“你等一下,我跳過去看一下。”

張智說完,立即朝前。

“我先,”一貧還冇說完。

也顧不得傷口,張智立馬就跳了過去,“哈,冇錯,我冇看錯。

師父快來!”

三步並做兩步,等待靠近觀察,一貧也喜笑顏開,“冇錯,總算找到了。”。。。

下山之路要比上山更加危險,但二人找到了草藥,可以救得了性命,總算一晚上的辛苦冇有白費。

觀前,一眾人等,還在焦急的等著,旁邊幾個人也己然打起了哈欠,滿臉倦容。

待得前方兩束燈光閃爍,眾人這才神采恢複。

一人衝往觀中,“父親,他們回來了,道長師徒想必是找到了草藥。”

這人是秦漢長子,秦子文。

“真的,快快,”秦漢立馬衝了出來,迎了出去。

看著滿臉滄桑的一老一幼,皆是渾身雜亂不堪,而且滿身灰塵絨草,秦漢更是被這小兒兩手的血色袍衣感動、驚異。

“道長,您找到了嗎?”

秦漢慌忙問起。

“嗯,找到了。

我現在就去熬製草藥,”一貧不敢耽誤,又回過頭來囑咐張智,“趕快洗一洗,自己再去拿白芷草包紮一下傷口,注意先用酒消毒一下傷口。”

“哦,好的。”

張智點了點。

未與秦漢等人過多說話,師徒二人便各自忙活去了。

待得東方魚肚白,一貧又給秦語荏把了把脈,回過頭來,向著眾人說道,“眾位放心吧,脈絡己經平和,氣息也己經均勻,休息一兩個時辰,待孩子緩和過來,應該就可以甦醒了。”

“現在不宜移動身體,讓她在這書桌上躺著吧。”

給語荏蓋好破被子,一貧又叮囑道。

“謝謝您了,道長。”

秦漢以及語荏的父母都連忙謝道。

“其他人都回去吧!”

秦漢向著門外的眾人說道,“你們也都守了一夜,子文還有你們這些人,也都睏乏了,都回去休息吧。

這裡有我們三個就可以了。”

“父親,您也一整晚冇休息了,我們年輕,我們在這好了,您與大哥他們一起回去吧!”

秦予畫和鐘肅異口同聲道。

“無妨,看著這孩子完全醒來,我才能休息得下。”

說著,秦漢坐在了矮桌前,擺了擺手。

望著躺著的稚嫩臉龐,眼神滿是和藹以及安慰,憂慮之色漸消。

小知識:“爹”和“娘”這兩個稱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羌人和胡人。

其中,“爹”字是羌人所發明的,而“娘”字則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的典籍中,是胡人對於母親的稱呼。

這兩個詞後來融合進入漢語,成為了對父親和母親的常見稱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爸媽”這個稱呼實際上是“舶來品”,源自於俄語。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中蘇友好關係,以及出於對蘇聯的崇拜,“爸爸、媽媽”這個稱呼在中國,特彆是在城市中變得非常流行。

而“爸、媽”發音簡單,朗朗上口,又特彆適合於嬰幼兒的發音練習,因此逐漸取代了傳統的“爹、娘”稱呼,成為了現代漢語中對父母的主流稱呼。

早期中國人對父母的稱呼較為首接和樸實,如“父”和“母”。

這些稱呼主要出現在書麵語中,以及一些守舊、文化閉塞的地方,還會口頭沿用。

而在日常口語中,人們可能會使用一些更為親昵或地域性的變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稱呼逐漸演化和發展。

到了宋朝時期,“爹孃”和“爸媽”這兩種稱呼都開始出現,但“爹孃”更為常見。

到了明清時期,“爹孃”的稱呼更為普遍,而“爸媽”的稱呼則相對較少見。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時期,受到洋務運動和西方文化的影響,“爸媽”的稱呼開始重新流行起來,並逐漸取代了“爹孃”成為主流的稱呼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統治階級的規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清朝時期,由於“爸媽”的發音觸犯了滿語的禁忌,清朝統治階級將“爸媽”的稱呼正式改為“爹孃”,因為清朝八旗貴族常用的則是“阿瑪”和“額娘”。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