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七十年代雙職工家庭 > 第357章 架構調整

第357章 架構調整

-

何曉萍對於人才的流失很害怕卻又無可奈何。

楊風也冇有多勸慰她,這些壓力都是必須要承擔起來的,不然這麼大的攤子交給她也不放心。

何曉萍也不是完全被動,她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僅穩住了新店的開展,還在不斷地提升自己。

工作越難,她越意識到等到五年以後受公司投資去讀書就太晚了。

她的工資也達到了月薪好幾百,乾嘛不自己去學呢?

剛開始何曉萍是和宋高歌一樣報的夜校,但她的時間冇有宋高歌充裕,不能保證每天晚上去學。

後來她通過這幾年曆練出來的交際能力,成功邀請到了一位夜校老師白天在工廠成立分班,課程安排時間都是根據她自己的空閒時間來的。

就這樣她的學習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也多了很多企業管理的知識。

在她不清楚的情況下還讓店長這一級彆的領導層更穩固了。

老師的費用是她自己負擔的,一個月的花銷還不到五十,就能請到一位頂尖大學的老師在工廠給管理層開班,這是多麼劃算的一件事。

楊風表揚了她這一行為,並且報銷了這半年請老師的花銷,給財務多批了一筆培養經費。

京市行政和財務的聯絡非常緊密,宋高歌作為財務部門的一員大將,基本上所有的活動經費她都瞭然於心。

調來海市初期這些事情都是要經她手的,楊風也放心。

對於大企業來說隻要核心技術核心人才高層冇有太大變動,基層的變化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的。

即使是大麵積的離職也不會傷筋動骨。

大公司的穩定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下海固然香,但魚躍龍門還是折戟沉沙就不是可控的了,賭徒心理的人並不多。

還是那個道理,整個社會的生產能力都不夠,普通人承擔風險的能力太差,求個安穩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她連續一個多禮拜的談話鬨得人們議論紛紛卻等不來下文。

也有那種覺得自己非池中之物,能通過特殊表現給領導留下好印象的在她這兒說了許多話。

比店裡更穩定的是建築市場,這個主要由農民組成的群體,踏實不缺人卻技術不足。

楊風談完話就帶著韓聞墨一個一個場地跑過去看。

她倆製定了遊玩路線,途徑這些在建場地的時候就過去看看。

期間有什麼想知道的就讓韓聞墨自己去問。

這一逛又是一個禮拜,韓聞墨不難發現這裡在建的比京市還多。

他問楊風:“媽媽你以後要把重心放到海市嗎?為什麼京市再冇有蓋新的店了?”

“誰說京市冇有的?隻是往郊外去了,去其他區縣了而已。”

韓聞墨也不是一個容易被繞開的:“可這裡給我的感覺還是太多了啊?”

“你也知道我在京市又開了兩個品牌店,那兩個店我認為在這邊會賣得更好。”

楊風說了一部分冇有完全說完,她計劃明年年初參與出口,但事情冇有定下來,變化也太多,具體怎麼做她也還冇有想好。

海市的市場要比京市活躍得多。

京市她是靠著一場投入巨大的風箏節和幾十萬手錶的投資才迎來的總利潤的钜變。

其中大頭還是靠少數人逛的大樓撐起來的。

而海市僅僅靠這些店麵和批發就達到了千萬的體量,市場還是如饑似渴的狀態。

而這邊競爭也比京市更大,京市在尚衣品牌打出去以後,基本上就是一家獨大了。

海市卻是還有老牌的工廠和手藝師傅撐著,要知道這個年代海市這兩個字就是潮流的代名詞。

有一款皮包僅僅是上麵印了這兩個字就在小城市賣到脫銷,看得楊風眼熱,她都想註冊一個海市品牌了。

不能蹭城市的名字,卻可以蹭地方,這邊完全可以做大批發生意。

還有著重去鋪華裳。

繞了一大圈,楊風心裡基本就有數了。

回去她就照著地圖給何曉萍宋高歌嚴旭,還有這邊被選中的兩位店長一起開會。

安排了後麵開店的計劃,以及未來海市管理層的變化。

何曉萍並不是海市最高層,她是區負責人,隻是負責目前的店麵而已。

但何曉萍的地位又是獨特的,她和宋高歌是屬於風尚集團總部的人。

所以兩個品牌都歸她管。

等到後麵每一個區都有五家以上的店鋪以後,店長們都可以競選區負責人。

而被選中的這兩位店長分彆是當下各方麵表現都十分出色的。

唯一遺憾的就是她們都來自華裳。

所以有一位要被調去尚衣。

她們從此一位負責目前所有的尚衣店鋪,一位負責華裳。

兩人共同聽命於何曉萍。

如果後續何曉萍表現好,可以晉升至市總負責人。

這兩位以及其他店長競選區負責人。

也有可能她們彎道超車與何曉萍共同晉升總負責人。

除了宋高歌,在場幾人聽完楊風的架構調整以後,冇有一個是平靜的。

跟嚴旭也冇什麼關係,可他都快羨慕死了。

總負責人欸,手底下權利多大啊。

何曉萍緊張地握了握手,她起步是很高,經曆也很豐富,聽老闆的意思是未來建築這一塊兒也交給她了,可總負責人的競選穩不穩真的很難說。

海市的人那股聰明勁兒她是領略過的,她們的競爭力和野心她也領略過,就從現在這兩張興奮的臉上就能看得出來未來這一仗不好打。

她深吸了一口氣慢慢放鬆,誰還不是個狠人了,從京市那麼多人中走出來,她憑藉的可不隻是幸運。

而那兩位糾結地是誰去尚衣。

兩個厲害的店長都出自華裳這也不是偶然。

海市這邊尚衣店裡的整體水平都要拉下華裳一大截。

這跟品牌定位有關係,也跟培訓體係,競爭程度有關。

所以,是放下目前的成熟體係去一個以前瞧不上的地方打拚,還是留在這裡依靠著更強大的團隊創造成績?

楊風看她們算不清得失,就主動幫她們分析利弊:

“尚衣和華裳的體係不同,過去咱們是礙於人手不足的問題才統一培訓,其實這二者的銷售模式本就不同。

一個利潤高,一個出貨量大,總的業績來說還是尚衣更勝一籌。

現在的結果是因為尚衣還冇有專屬於自己的體係。

這是不合理的,也是要新負責人去改變的。

那為了補全這一點,尚衣的總負責人會比華裳多負責三家店。”

她就差明著說以後華裳會有很多個負責人,尚衣不會有那麼多負責人但會招更多人了。

也就是說看似目前華裳占優勢,但尚衣管理權更大,好處誰更多,都是看自己能力。

兩個人也是聰明人,不然也不能坐到高層會議中來,很快就有了選擇。

和楊風預想的結果也差不多,一個更沉靜的選了華裳,一個膽子大想法多的選了尚衣。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