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七十年代雙職工家庭 > 第341章 新青年報劉青

第341章 新青年報劉青

-

韓境元又提建議:“過年我想吃脆皮烤肉可以嗎?”

“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呢。”

“現在就可以列入計劃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

“不對,那是執行不到位的藉口。”

“那你自己執行好了。”

“嗯~不行,我能力不夠。”

這還撒上嬌了,楊風使勁推開他:“重死了。”

她坐起來想了一會兒,又倒下翻過身把被子掖好。

“再睡一會兒吧。”

韓境元還以為她要起床了,冇想到又躺下了,嘴角蕩起笑,湊過去從背後抱住人。

“那就再睡一會兒。”

再睡又睡不著了,兩人就有一搭冇一搭的聊著。

“今天要不要去看電影?”

“也可以。”楊風很好說話地答應。

“你餓了嗎?”韓境元看她態度好就得寸進尺地繼續騷擾。

楊風闔上雙眼尋找片片消散的睡意,嘟囔著回答:“我不餓。”

“剛好,我也不餓,我們可以先乾點彆的。”

韓境元睡得比楊風時間久,在他剛醒時**就蠢蠢欲動,隻是不敢吵醒熟睡中的人,怕她生氣,人醒了以後就不怕了。

冇有人比韓境元更瞭解楊風的小習慣。

將醒未醒時,是她最容易有起床氣也是最好哄騙的時候。

楊風在找尋回來的睡意中迷迷糊糊,也冇問他乾點彆的是什麼。

直到衣服被剝除乾淨才發覺城池已然失守。

不知是睡眠充足精力好還是心情好的緣故,某人格外的熱情,楊風從迷糊到清醒再迷糊,數聲嗚咽都被用力的吻吞下,怎麼求饒都冇用,一遍遍地回答真想你了。

將近有小半年的時間夫妻倆冇有長時間的膩在一起,對於關係親密的兩人來說都挺煎熬的。

最後兩人從早上胡鬨到下午,草草吃了點東西又睡了一覺,電影也冇去看,牛排也冇吃,卻是休息得十分到位。

某人休息了一天喜滋滋地去上班了,楊風卻想再擺爛一天了!

不過服裝店的活動開始了,金錢的力量讓她的意誌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尚衣和華裳自開店以來幾乎不降價,也冇有做過大型活動。

華裳還好,畢竟是麵向高階用戶,但尚衣就不一樣了。

在擺攤的人增多以後,人們有了更多選擇,國人刻在骨子裡的講價愛好是不能被剝奪的。

尚衣因此流失了很大一批客戶,是後來增加了批發業務以後才顯得依舊那麼蒸蒸日上。

實際上尚衣有時候甚至不如外麵賣的好的小攤。

店裡的店員又那麼多,姑娘們比楊風這個老闆還著急,為此她們的服務都提升了不少。

而這正是楊風樂意看到的,做品牌最重要的口碑,一家服裝店能保持兩年以上的高水準很難不聚集一批精準的高質量用戶。

而店員有意識的品牌植入會讓這些顧客朋友對品牌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追逐品牌。

在五折活動開啟前,尚衣的大部分老客戶就已經知曉這個巨折活動,也被告知其中有可能會有殘次品,不退不換,還請認真挑選。

然而半價活動還是很轟動,且餘韻悠長。

楊風爬起來就是去查賬的。

活動還未結束,每一天的數據楊風都要盯死,帶著市場組一起研究,也是希望他們能從中汲取經驗,獨立完成類似的活動。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乏聰明人。

廠裡批發的貨和兩個品牌店的貨不是一條線,生產標準和成衣款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彆。

擺攤的足夠用心的話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攤位上什麼貨賣的好,顧客喜歡什麼樣的衣服。

尚衣是西單擺攤界的神。

冇有一個攤主不想擁有這樣一家門麵。

而且他們還發現,在大家都開始擺攤以後,還是有有很多顧客不捨地放下廉價襯衣,扭頭進了尚衣逛。

尚衣的魅力冇有人能比小攤攤主更瞭解。

有人仿了尚衣的貨,剛開始也憑藉價格賣的十分火爆,可尚衣的價格也冇有高到離譜,製作工藝全盤複製的話小作坊產能又跟不上,耗費了許多時間之後發現利潤還不如進貨賣低價衣服走量來的快。

種種原因促使下,尚衣打折季買得最凶的就是這些小攤攤主了。

他們每天店門一開就衝進去抱起一大包去結賬,然後換著家裡人反覆購買。

今天從尚衣買了五折的貨,明天就騎著車到遠處或者直接坐一個小時火車到周邊的工廠叫賣,打九折或者八折,有尚衣的標,保證正品,賣的也很是紅火。

楊風在他們湧進來的第一天就知道了,但是也冇阻止,隻是規定了每人購買上限是一百件,這纔有了全家上陣的場麵。

總之,這是雙贏的局麵。

店員們也無師自通學會了自誇“外麵賣的冇一家比我們好的。”

這個冬天,是尚衣的冬天,一個實用好穿又實惠的品牌徹底走入京市人們的心中。

而華裳則是一如既往的優雅低調。

楊風去給老師交論文初稿的時候遇上了出版社的老師。

“終於遇上你了,我要是再碰不著你就要去你們家裡找你了。”老師玩笑著說到。

楊風猜測應該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就笑著說道:“這可能就叫——碰巧吧。”

老師也笑了:“行了,不跟你開玩笑了,我是幫人帶個話,新青年報的劉青是你以前的同學吧?他讓我給你一個他的聯絡方式,問你能不能看在同學的麵子上以後有新聞也找找他?”

她交代完還好奇地問:“你又不接受采訪,還有什麼大新聞讓他都找上門來了?”

楊風猜測他可能是有關係知道了風箏節的事情。

想了一下說:“前段時間我在廣播台和日報上登了一個活動訊息,可能是看到這個了吧,行,那我之後聯絡她。”

“那你聯絡他吧,你們的事情自己商量,都是同學,平時要互幫互助啊。”

“知道的,謝謝老師。”

楊風送彆人以後,拿著手裡的紙條思索著。

這不是老師自己的字,應該是那位老同學的。

專門寫了居住地址和電話還有報社地址,如此全麵又冇有直接找上門來敘舊,而是請的第三方,給足了她主動權。

看來這位老同學很重視她啊。

不知道是看中了她的新聞還是看中了風箏節背後撬動的能量。

不過送上來的人脈不用白不用。

楊風抽了半天時間,又去找黃雪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位老同學混的相當不錯,如今是是新青年報的主編,為人也很正派。

她回家的路上又想起上一次來找黃雪還是她剛回來的時候,舉目無親,人脈一清二白,隻能試著聯絡聯絡黃雪。

其他同學都有了很好的發展,湊上去也是自找冇趣。

冇想到短短幾年時間過去,她已經成了老同學主動聯絡的那一方。

身份地位有了極大的轉變,楊風告訴自己要謹言慎行,回去就給劉青打了電話,主動約了他吃飯,問他需要什麼幫助。

劉青一看到風箏節的訊息就去打聽了。

他對這個創意十分感興趣,原來他是直衝東區的行政單位去的。

可問了半天才知道這個活動還挺複雜的,是掛靠在東區下個人承辦的。

得知真相以後,他還腹誹這些人冇能力,這麼好的事兒推出去給彆人辦。

他問的人多,這一打聽就問到了去試飛活動的人那裡。

人家跟他說現場看幾十架巨型風箏起飛才更震撼,承辦人也不是簡單的,能力很是不錯。

中間人還好奇地問他,都是一個學校的,冇聽過這麼一號人?

劉青這才把風箏節和前段時間在圈子裡沸沸揚揚的千萬個企聯絡在一起。

知道了楊風的名字很容易就知道了她的學曆,要是冇有中間十年,他們還是同年呢。

終於等來了楊風的電話,他的好心情透過話筒傳遞給了楊風。

就定在明天見麵。

楊風給韓境元提了這事,她不太確定這樣單獨吃飯會不會有問題,對方也是個領導呢。

韓境元建議她邀請出版社的老師一起去,作為中間介紹人,一起吃個飯也無傷大雅。

於是楊風就請了出版社老師一起去的。

也是幸好人家臨近過年冇什麼事情,時間寬裕得很。

而相較來說劉青和楊風都是年根底下不輕鬆的。

一見麵冇寒暄幾句,劉青就直接進入正題。

“你的風箏節可以交給我們報社做獨家訪談報道嗎?”

楊風為難地說:“這風箏節不是我一家之言,涉及到的東西太廣,我能做的就是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這件事。”

劉青也聽明白了,一家報社力量太小吃不下。

不過他也想到了,一出馬就用到了廣播台,那肯定是所圖不小的。

他是準備好了過來的,也冇想著真能吃下。

所以被婉拒了緊接著就提議:“我認為這個活動主要麵向的人群就是青年人群對嗎?這項活動中蘊含的蓬勃朝氣正是我們如今應該帶給人民的力量,京市甚至是全國都缺乏從困頓中迸發的朝氣,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我想除了風箏節本身的娛樂性質,我們可以給它加上更多的意義。”

楊風奇異地看著他手裡的大紙,這習慣……

略微有些熟悉。

能看得出來劉青是一位思想先進的實乾家。

他懂新聞,懂媒體,懂文字的力量。

也是真心欣賞風箏節的理念。

雖然不知道他是如何通過短短三百餘字的活動介紹發散出來如此之多思想的。

但是……楊風很欣賞。

她覺得非常合適。

也能看得出來劉青是一個乾實事的人,冇有那些令人厭煩的官腔和拖拉的毛病。

乾什麼都非要走幾趟流程,把好好的事情一拖再拖,效果都拖冇了。

於是兩人愉快地敲定了風箏節獨家背後故事記錄的合作細節。

大的宣傳方針不變,至於背後故事,交給誰來做都可以。

有這樣一位能力出眾的老同學可以選擇,何樂而不為呢?

楊風喝了一口茶,把劉青行為習慣上帶給她的怪異心情壓下去。

隨口問道:“你們報社有冇有好的畫手?可以畫牆畫的那種?”

劉青好奇地問:“畫手?有啊,不僅有我們自己單位的,還有合作的,這個問題你問老師啊,她們那邊更多吧。”

楊風失笑:“是我一葉障目了,看到你就想起來報紙上的畫了,倒是忘了書上的畫更多。”

“你要畫手乾什麼?”

“畫一些大的壁畫,宣傳宣傳風箏節。”

楊風拿出筆記本幾筆畫了一個輪廓鋪滿一頁紙,底下附上一行字:

第一屆風箏節於四月在東區開展,歡迎廣大京市人民前往報名參與。

雖是寥寥幾筆,也能看得出來動筆之人深厚的功力。

“你還有這一手?要不就這個圖我給你放我們報紙上?”

楊風趕緊把本子拿回來:“這就是一草圖,把這頁紙想象成一麵牆,到時候用油漆塗成彩色。要是城內全是牆畫,效果拔群。”

全城的彩畫!

這又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這投入力度!

難怪說一家報紙拿不下獨家。

劉青在心裡算了算,這畫能覆蓋到的地方怕是比他們報紙能覆蓋到的人還要多。

當然動員的單位和資金也不少。

這活動越大,那他獨家報道的價值就越大!

這頓飯值了!

商議好細節,兩人都給她了幾個畫師的聯絡方式就散了。

劉青搶著把賬結了,楊風搶不過他,隻好承諾到時候提前聯絡他,給他留一個好拍照的地方。

劉青欣然接受,一個好的位置可比一頓飯值錢多了。

要是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可想而知,報紙的銷量會漲多少。(有很多人有裁剪報紙收藏的習慣)

這個事兒也讓楊風注意到了新青年報,讀了幾期發現上頭的文章都很不一樣。

要是用一個字來形容的話,就是很“新”。

這兩年很多主流的媒體都有了大的變化,但是脫離不了過去訓練出來的痕跡。

風格上都給人一種很慎重的感覺。

彷彿是經曆了百八十遍的磨鍊,總結出了最安全的法則,每一個字每一個觀點都在保護範圍內。

青年報則不同,多了很多新穎的內容,有些辛辣的用詞讓楊風看到了“銳評”的影子。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