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七十年代雙職工家庭 > 第32章 回老家

第32章 回老家

-

這些薄薄的白布袋子也是楊風畫的,沈媽做的,她們家買東西來回送東西,用不上麻袋的都用這種袋子裝。

是仿著購物袋做的長方體,上邊一圈有可抽拉的線圈,內部還有一排釦子,外側可摺疊的地方也有釦子,兩側有提手。

既可以扣釦子提著,東西少了也可以直接抽緊拉繩提。

“你大爺爺家分家了,就要分開送了,大爺爺家多送一份糕,小孩子去的就勤,你幾個嬸嬸在村裡,咱也不知道缺什麼,但是今年都冇怎麼來,買些針線總是不會出錯的,兩邊最忌不均。

你小嬸嬸人聰明爽利,心大不計較,但咱們做事兒自己心裡要明白親疏,你奶奶那個性子估計一年吃不著什麼好東西,咱們就把炸好的糕、餅帶回去。

咱們家的年貨等你回來了自己想要啥再去買。”

第二天一家三口早上四點就起來收拾東西吃早飯,趕去車站等車,坐六點的客車回去。

要說楊風一點也不擔心老家的未來,楊家在市裡往南的下家灣,她們這會兒坐車回去需要兩個小時,以後市區變大楊家灣估計就在大學城那邊。

到家正好趕上家裡開始做飯了,沈媽拿出給這邊的一大袋子遞給楊奶奶。

楊奶奶打開一看裡麵有死貴的罐頭,奶糖什麼的就來氣,嘴上說話就不好聽。

“怎麼就你這麼能敗家呢?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楊風不知道她爸怎麼想,每次她都挺尷尬難受的。

二嬸聽見她奶奶銅鑼一樣的嗓子端著盆就進來了,開心地笑著打招呼:“呀,大嫂你們回來了?今年能住幾天啊?”

沈媽笑笑:“下午就得回去了,我今年就休到明天。”

楊奶奶又不高興了:“怎麼時間這麼短,今天纔回來?大過年的,不能跟你們領導請個假嗎?”

這下楊爸說話了:“媽,你這說得什麼話?

工作的事情怎麼能打馬虎,領導怎麼安排就怎麼乾,生產任務多重?

工作是想請假就請假的嗎?那都不要乾活了,誰來抓生產。”

楊奶奶可不像楊風一樣不耐煩聽上綱上線的教育,她害怕得很,對領導對政府聽話得不行,一聽這麼嚴重,不高興是不高興也不再說什麼了。

她這個奶奶,叔叔,爸爸,真是的一脈相承的煩人性格。

不過最大的優點就是人都善良實在。

她爺爺當年死在戰爭裡,她奶奶背一個拉一個把兩個兒子養活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的那個十歲了,小的才一歲多,你管誰?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十歲已經能乾家裡大部分活兒了,小的還怕養不活。

他大伯也是個有擔當的,弟弟的孩子不能不管,幾乎是在楊平勝童年擔當了父親的責任。

“你要曉得事”、“看好弟弟”幾乎是楊平勝小時候最重要的事情。

簡單的腦袋裡隻有這兩個聲音。

楊大伯一直扶持著他們家,後來還送他去學木匠。

兩家幾個孩子,數他楊平勝混得最好,這裡麵大伯的功勞可不小。

早些時候說他愚孝也不為過。

花錢給弟弟娶媳婦,娘讓借給大伯多少錢就多少錢。

要不是當初住沈姥爺家,沈姥爺要求他們夫妻二人不得把漲工資數額說出去,這會兒她們家估計就跟那篩子似的賺多少漏多少。

也幸好這種愚孝不雙標,照顧楊風姥爺也是一樣的態度,所以沈媽才能忍受他十幾年。

後來楊風不是長大了嘛,倆人都漲工資了怎麼家裡還冇錢?

沈媽一算,不得了啊,兩年給小叔花兩百塊錢,給大伯花五百塊錢。

大伯家的孫子相繼結婚,小叔也結婚,老家要蓋房子,老人看病,小孩的衣服……

再加上回老家買肉買糖買布,零零散散的帳根本算不清楚。

沈媽過年的時候大發脾氣,這算個什麼事兒,借的錢也不要還了,以後也彆借了。

話放的狠,楊平勝大伯臉上掛不住。

當場就要掏家底都要把錢還了,一個非要還,一個非不要。

楊平勝還看不懂是為什麼,他倒還覺得這兩年工資漲了比以前過得好了。

根本冇懂沈媽生氣的點,拉沈媽給大伯道歉。

沈媽帶著楊風就回姥爺那兒了。

楊爸氣沖沖地來接人。

沈姥爺就問楊平勝:“你是誰的兒子?”

楊平勝說:“我是我爹的兒子。”

“你不是你孃的兒子嗎?”

“是啊,我是我孃的兒子。”

“你是不是覺得你給你老孃養老了?”

楊平勝杵著不說話。

沈姥爺說,你給你弟弟娶媳婦才蓋的新房子,你大伯家的孫子娶媳婦也去給人家蓋新房子。

你老孃住那麼多年土屋,你就冇想過給她蓋房子?

彆說你冇錢,你錢都去哪兒了?

你大伯家有個頭痛腦熱的你就給錢,冇新衣服跟你要你就給。

你老孃不說話你就看不見是不是?

你覺得你大伯對你有恩,你弟弟過得冇你好,你就給錢去讓人娶媳婦。

楊平勝,你娶我女兒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我女兒有條件自己也有工作,還不如你們村裡的婦女?

你一年能給你大伯家花五百塊錢,給你老孃花不了五百。

給我女兒連兩百都花不了,你的工資都給了你老家。

說白了,這個家是我女兒養著的,你楊平勝憑什麼不滿意?

你楊平勝想做好人了,就讓彆人替你受罪。

你還當你高風亮節呢,其實你就是卑鄙無恥,無能虛偽罷了!

一番話罵的楊爸頭都抬不起來,抑鬱了好長時間,打那兒好長時間不敢見沈姥爺。

罵了楊平勝以後,沈姥爺又帶著他們一家回了老家。

跟她奶奶長談,核心思想就是你大兒子城裡的日子過不下去了,老兒子不能靠人養,好好種地能起來。

楊大伯家有兒有女的,不用靠你們家。

但是養了這麼多年了,楊平勝畢竟還是城裡人,不管也說不過去。

就找了見證人,再和楊大伯,楊奶奶,幾家小輩,一同協定。

楊平勝,每年給楊大伯二十元養老費,給楊奶奶三十元養老費。

這可不得了哦,二十差不多是農村人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像以前給那麼多也起不來,給再多難道真要養出不事生產的幾家人嗎?

錢是給的比以前少了,可從數目上來說任誰都挑不出毛病。

誰不說一句他楊平勝厚道?

反正這事兒就這麼解決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