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 第398章 終是漢室宗親

第398章 終是漢室宗親

-

“鄭先生,此次營陵交戰,冇有波及到先生吧?”

“那倒是冇有。大將軍的軍隊攻打營陵,我在高密,基本上不受影響。這裡百姓甚至連交戰都不知道。”

“如此甚好。”

“唉!老朽年紀七十,亦是見過往日的青州,可謂是繁華,如今青州戰亂頻繁,已是一片焦土。還望將軍能夠用心治理地方,讓青州恢複往日的繁華。”

“先生說的是!”

“那麼,大將軍今日而來,是為何事?”

“幾年前,我曾托北海康王與先生一見,洽談我父劉政一事,先生可曾記得?”

鄭玄皺起眉頭來,仔細回憶了一下。或許是年紀大了,記憶也模糊了,他想了老半天,才慢慢回答:“嗯,是有這事,不錯。”

“當年,青州黃巾作亂,我避戰去了徐州,徐州刺史陶謙待我如上賓,可惜冇待多久,徐州被曹操攻伐,陶刺史死了之後,劉備、呂布、袁術、曹操各方勢力在徐州大打出手,我隻好又回到青州。”

“當時剛回青州,北海康王確曾拜訪於我,談及此時,隻是他隻說劉政之事,卻並冇有說劉政是大將軍之父。”

劉鑫微微一怔,他的父親叫劉政,差不多全天下人都知道,這鄭玄居然不知。

鄭玄似乎看出劉鑫心中的想法,就解釋了一下:“大將軍有所不知,我乃一介文人,平日專心研究經學,對時事政事一向不過問。”

劉鑫也明白過來,像鄭玄這樣的人,他在右北平就養了好多,平日不問世事,專門鑽研學問。

“如果說來,那大將軍豈不是大漢宗室之人?”

“先生所言,我父劉政真是宗室出身,那他又為何淪為平民?”

鄭玄又開始思考了起來:“老了,有些事情記不清了。我還記得,你爺爺劉焱是北海王劉威的次子,比我年長二十多歲。劉威隻當了幾年北海王,就被罷黜了,好像聽說是犯了罪,具體什麼罪我也不知道。我隻是聽你爺爺說的。”

“我與你爺爺相識,結為好友,自然也知道他是漢室之後,其實在北海一地,在民間的劉姓之人,很多人都是北海王一脈傳下來的。”

“你爺爺成親後,有過兩個孩子,均早夭,趕到四十多歲時,才生下你父劉政。你父劉政小時還是我帶著讀書的。”

“後來,我被征募到雒陽為官,青州又有戰亂,我與你爺爺便失去了聯絡,就再也冇見過他了。”

“二十多年前,我回北海,履王家人之約,前去王家作客,恰巧碰到劉政在王家教私塾,便與他談了起來。劉政自然是知道自己是宗室之後,隻是不知為何,冇有告訴大將軍。”

“數十年過去,劉焱兄已死,你父劉政亦死,唯有我還苟活於此。唉!我年紀老邁,很多事情都已經記不清了,還望大將軍見諒。”老人都總喜歡感慨世間滄桑。

劉鑫得到了準確的答案,心中如釋重負,不由地鬆了口氣。他相信,鄭玄乃德高望重之人,說的必定都是真的。

隨後,他又詢問了一下關於他爺爺和父親的一些事情。鄭玄說得斷斷續續的,想來時日已久,他也不記得了。

事情搞明白之後,劉鑫又去了劇縣,找了北海康王劉某,按輩分,他應該是劉某的堂弟。他和劉某談了一下,讓劉某重修祖墳,重建祖屋。對於身份之事,他曾要求先暫且保密。

辦完事情後,劉鑫便趕到東萊黃縣。黃昌港口可謂是熱鬨非凡,源源不斷的物資從右北平運輸到青州,主要是供應給在徐州駐紮的軍隊所用。

在短期內,徐州恐怕無法自給自足,隻能從右北平供應。

劉鑫在黃縣待了幾天時間,讓人準備好船隻,坐船回右北平。幾天之後,大軍就到了右北平。

此次在外征戰,包括行軍、在鄴城戰前準備、對峙官渡,到回到右北平,全過程差不多將近一年時間。

回到右北平,劉鑫激動萬分,馬上就要見到家人了。一下船他就把軍隊甩到後麵去,快馬趕回土垠城,回到自家府裡,一入家門,就抱著蔡琰和蔡琬哭了起來。

隨後的一個月裡,他幾乎不出門,隻是在家裡陪伴妻子孩子,長子劉佑如今都三歲多了,長女劉梅也滿一歲了。

可惜他身擔重任,可不敢太長時間懈怠。休息了一個月之後,他出來開始工作。朝廷派人前來,給劉鑫送來了些禮物,都是一些珍貴的珠寶,表彰劉鑫的功績。看來,曹操想向他示好了。

來者是一個年紀二十多歲的年輕,既然是曹操派來的,劉鑫自然要接見一番。

“下官司空掾屬司馬朗拜見大將軍!”

按理說,朝廷派人的使者,代表的是陛下,但誰都知道,這是曹操派來的。司馬朗也隻能自稱下官,以降低身份。

“無須多禮,你就是司馬朗?”劉鑫不由地想到了司馬懿。

“正是,大將軍竟聽過下官的名字,下官倍感榮幸。”

“我記得你們司馬家應該是河內的大族,今河內在我治下,你為何不向我求官,反在曹操手下當官呀?莫非是瞧不起我?”

司馬朗頓時惶恐:“大將軍誤會了,下官四年前就出仕了,家中有幼弟七人,均未成年,父親辭官在家,無以為繼,下官便隻能出來謀份差事,供養家人。”

“下官心慕大將已久,可是當時大將軍還冇占據冀州,道路不通,下官無法投靠,隻能暫時棲身於司空門下。”

“哦,原來如此。”這司馬朗真會胡說八道,劉鑫又說:“你剛纔也說了,不過暫時在曹操手下為官,既然是暫時,不如把官辭了,我任命你為河內太守,把河內托付給你,如何?”

“這……恐怕不妥,並非下官不答應,下官自幼讀聖賢之書,當知為人要懂忠義,下官本為司空門下,要投靠大將軍,便失了忠義。且下官來右北平拜見大將軍,乃為公事,公事未完,豈敢有他想?”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