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 第35章 幽州四大巨頭的爭吵

第35章 幽州四大巨頭的爭吵

-

劉虞一聽公孫瓚的話,露出不悅的臉色:“公孫太守慎言,蘇仆延和丘力居也是受到張純、張舉的慫恿,並非有意作亂,也非首惡,況且上穀烏丸難樓一向支援於你。如今應以大局為重,協調朝廷和烏丸的關係纔是。”

劉鑫一聽這話,立馬火冒三丈,按劉虞的話,烏延攻打右北平,也非首惡。老子把烏延給殺死,還殺錯人啦,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州牧,這話下官可不同意,三郡烏丸起兵叛亂,攻略幽州,已是罪該萬死,下官不反對協調雙方關係,但必須治了蘇仆延、烏延和丘力居三人之罪,才能對得起我幽州死掉的數十萬百姓。”劉鑫本來也不認可公孫瓚的說法,他認為幽州損失慘重,已無力再戰,急需休養生息。停戰歸停戰,但不能淡化蘇仆延、丘力居和烏延三人罪行。否則他日雙方再交戰時,他豈不是得背下擅開戰端的責任?劉虞為了所謂的和平,如此淡化三郡烏丸的過錯,這是他無法容忍的。

公孫度卻接過話:“州牧,這一仗可謂是兩敗俱傷,張純、張舉已不足為慮,而烏丸人雖擄掠幽州,可所掠奪之物,不早就進入涿郡和右北平之手了嗎……”

他還冇說完,公孫瓚和劉鑫的火蹭蹭地往上冒,而公孫瓚的脾氣明顯比較暴躁:“公孫度,你說什麼?烏丸作亂幽州時,你作壁上觀,如果你遼東出兵,烏丸人何至於叛亂?還敢掠奪?”

公孫度看公孫瓚罵他,瞬間火大:“公孫瓚,你以為我容易嗎?遼東東北麵,高句麗、夫餘等國虎視眈眈,我如果出兵,遼東不保,到時誰負責任?”

“你放屁,高句麗、夫餘等都是彈丸之地,對我大漢一向唯唯諾諾,怎麼敢出兵?分明是你和烏丸人勾結,你便找藉口不出兵。”

“公孫瓚,你胡說什麼?彆以為你也姓公孫,我就不敢打你。”

“好呀!誰怕誰呀!”說著,公孫瓚就往前衝,一拳打向公孫度。公孫度也不示弱,也一拳向公孫瓚打了過來,雙方的手下也快打起來。

“住手。”劉虞看到場麵要失控,便大喊一聲。公孫瓚和公孫度的手下倒是停手了,但兩人卻是冇停。

正當兩人糾纏在一起時,突然有人同時抓住了兩人的手,竟使兩人無法動纏,出手的是關羽。

關羽雙手就跟鉗子一般,緊緊地抓住公孫瓚和公孫度,兩人無法擺脫,隻好放開了手,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劉鑫不禁讚歎,這關羽果然不凡,力氣真大。

“諸位都是幽州才俊,當為幽州的平穩著想,讓幽州免於戰亂,豈不更好?幽州之地本就貧瘠,這些年糧食一向靠冀州供應,如今因戰亂,致使道路不通,糧道斷絕,幽州數十萬戶百來萬人饑腸轆轆,我等又於心何忍?”

“公孫將軍既是涿郡太守,亦當為涿郡百姓謀條出路,本官從冀州入幽州,路過涿縣,涿縣百姓忍饑捱餓,本官親眼所見。如再起戰端,屆時涿縣餓殍遍野,薊縣亦是如此。”

“公孫將軍圍困丘力居於管子城近半年,結果又如何呢?退兵了,何也?還不是補給不足嗎?將軍可是搶了張純叛軍之擄掠,尚不能自足。幽州此時已無再戰之力,如強行開戰,恐將麵臨滅頂之災。”

劉虞這番話一說,公孫瓚也慢慢冷靜下來:“下官認為可以不戰,但須讓丘力居、蘇仆延二人親自向朝廷請罪,如若州牧讓他們無罪加身,叛亂而得不到懲罰,他日定會捲土再來。”

“不錯,下官亦支援公孫太守的說法,我幽州已與蘇仆延、丘力居形同死敵,豈有緩和的可能?唯有處死這兩個人,重新扶持其他烏丸領袖,方能杜絕其叛亂。”劉鑫再次出言,支援公孫瓚。

“不妥。”公孫度又站出反對:“丘力居久居遼西,蘇仆延在遼東屬國,均得到烏丸人的擁護,是烏丸人的首領,一旦處死他們,烏丸人勢必恨我們入骨,屆時會再度叛亂。再者,就算州牧大人想處死他們,該怎麼處死?他們又不會坐以待斃,難道再興兵攻打嗎?”公孫度這麼一說也有道理,出兵已是不可能了。

“那遼東公孫太守的意思是?”劉虞問道。

“隻能這麼算了,還能怎麼樣?”

“不行!”公孫瓚又趕緊出言反對:“州牧大人,下官寧願再度出兵,也不願意就這麼算了。”

“哈哈哈哈,公孫瓚,你的軍隊連自己百姓都搶光了,還拿什麼出兵?”公孫度忍不出言調笑。

公孫瓚正要生氣,卻被劉虞所阻:“公孫將軍,幽州已無力再戰,若強行再戰,百姓將萬劫不複,出兵之事本官已決定,暫且作罷,休要再提。”

劉虞身為州牧,自然要維護自己的權威,他不再顧公孫瓚的反對,拍板做了決定。公孫度和劉鑫都冇有發表意見,唯有公孫瓚覺得心中窩火,但劉虞位高權重,且在幽州素有聲譽,他也不敢輕易發作。

“戰是不戰,那州牧打算怎麼做呢?”劉鑫疑惑地問。

“本官打算行懷柔之策,派遣使者告蘇仆延、丘力居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以安其心,另外重金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為緩解百姓的壓力,本官還要精簡軍隊,開墾屯田,讓幽州民生儘快恢複。本官還將開放上穀郡集市,讓漢人和烏丸人從事商貿交易,以緩和雙方關係。”

劉虞終是采取懷柔政策對待烏丸,這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想來早就打好主意了。

“公孫將軍對峙張純、張舉,在石門破敵,平定叛亂有功,本官已得朝廷詔令,封公孫將軍為降虜校尉,都亭侯,以表公孫將軍之功。”升官封侯,劉鑫和公孫度禁不住露出羨慕之色。

公孫瓚心有不滿,但聽到自己升官封侯,些許不悅也就煙消雲散。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