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三國:剛繼承當太守,卻被異族打 > 第261章 海上辨彆方向

第261章 海上辨彆方向

-

“從遼東遝氏港到東萊黃縣港的航線要比從右北平昌城到遼東遝氏港要短一些。那段海域距離僅兩百多裡,隻有右北平到遼東的一半,且中途有島為標記,要容易得多。”

“將軍去過那段海?”韓當有點疑惑。

“哈哈,你忘了,當年我就是跟隨父親從那裡過海來到遼東的。”

劉鑫這麼一說,韓當才記起這檔事。

“若從昌城港到黃縣也弄一條航線也行,這裡的距離應該和到遼東差不多。兩條航線定了,出兵之時,我大軍海軍從右北平青州僅需一到兩天時間,即可進入青州腹地。”

“如果是靠騎兵,快速奔襲也得七八天時間,步的話得半個月。這時間節省下來,我軍便能突襲青州,一戰可破。”

此刻,恐怕隻有荀攸最能感受到海路的便利。從右北平昌城縣到遼東遝氏縣起碼有一千七八百裡,快馬得十幾天,可走海路僅需兩天時間。

“對了,在海上你是如何辨彆方向的?”劉鑫自然是不會認為韓當不懂得辨認方向,就能標記出從昌城到遝氏的航線。

“白天的時候可以看到太陽,同時檢視司南。”司南是這個時代的一種辨彆方向的工具,是利用磁石製成的,在軍中常使用的是司南車,但準確性一般。如果軍隊完全根據司南車的指向來走,很容易迷路。

“其實我們走的時候隱隱已經注意到了,遝氏在昌城的正西麵。”

劉鑫點了點頭:“那東萊黃縣在遝氏的西南麵,在昌城的東南麵。”

韓當還有點好奇,劉鑫是怎麼知道的,但他並冇有問出口。

船上的舵手、槳手等需要輪流操船,劉鑫等隻需要看海景。到了晚上,視線受阻,兩艘鬥艦停在海上不再行駛。

操船的士兵大多數已經休息了,隻留下十幾個士兵晚上值夜,避免晚上出現變故。

船上早就準備了足夠的油燈,點上油燈,諸人欣賞起美景來。

天空之上,星光燦爛,來到這個世界這麼多年了,劉鑫還是頭一次在海上這麼悠閒地欣賞星空美景。

他悠閒地看著,突然發現了正北方麵的北鬥七星。

“你們知道北鬥七星之說嗎?”劉鑫隻是隨意找了個話題,談起北鬥七星來。

晚上船停於海麵上,賈詡也感到舒服了許多,也從船艙裡出來看海。此時聽到劉鑫說起北鬥七星,便回了一句:“史書記載,北鬥之星,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荀攸也接著說:“文和說得冇錯,《淮南子》亦曰:帝張四維,運之以鬥,月徙一辰,複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醜,一歲而匝,終而複始。自古以來,這北鬥七星寓意著季節。”

徐庶跟著說:“《尚書緯》曰,北鬥居天之中,當崑崙之上,運轉所指,隨二十四氣,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可見,二十四氣、二二月、十二時辰皆與北鬥七星有關。”

劉鑫頓時覺得腦袋大了,他不過是引出一個話題,三人就引用了一大堆古文。好在還有一個冇引用古文,便是韓當,或許韓當是書讀得太少了。

本來這種海上欣賞星空的事,要是能和蔡琰在一起,那該多好,唉!

“其實,在這海上,晚上亦可以用北鬥七星來辨認方向,隻要知道了方向,在海上就不會迷路。”

“哦,怎麼認?”韓當問道。

“義公,你注意聽了,以後這種海上航行的相關知識,你要記下來,整理成冊,交給咱們大漢書局去印刷,這些都是水軍需要傳承下來的東西。否則在海上迷路了,行船到倭國之地卻不自知,豈不貽笑大方?”

“主公說得是,我日後整理出來。”

“這種事你交給軍中的文職負責便是。”

囑咐了老半天,劉鑫纔開始講起利用北鬥七星辨彆方向的方法。

“你們看,北鬥之星像勺子,勺柄上那顆星叫瑤光星,接著便是開陽星、玉衡星、天權星、天璣星、天璿星和天樞星,共七顆星。”

“注意看,北鬥七星的最後兩顆星星,也就是天璿星和天樞星,如果把這兩顆星星連成直線,再沿著天樞星方向慢慢延長,看到冇有,那邊是不是還有一顆很亮的星星。”

此時,賈詡、徐庶和荀攸三人臉色微微一變,三人熟讀古書,也知道那顆是什麼星,那是紫微星。據說紫微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象征著帝王。莫非將軍今日提及此星,暗有所指?

劉鑫哪知道這三個人心裡想著什麼,便接著說道:“這顆星星叫北極星,也叫北辰星,他所在的方向是正北方,而且永遠也不會偏向,夜裡在海上分辨不出方向時,就先找到這顆星星,你便能確定方向了。”

韓當聽了,果然很感興趣。

“不過,北極星雖亮,但不易找著,北鬥七星呈勺子狀,在天空之上非常顯眼,很容易就能找到。所以,你要先找到北鬥七星,根據北鬥七星的位置,來找到北極星。”

“你需要注意的是,北極星的位置是不變的,永遠在北方,但北鬥七星的位置是變化的,不同的季節,其位置也不同。”

韓當此時倒是很佩服劉鑫,他感到劉鑫似乎什麼都懂。劉鑫的腦袋轉得快,又想起另外一件事來。

“對了,義公,你在海上這半年多時間,有冇有遇到過海裡的鯨魚或鯊魚?”

“鯨魚和鯊魚?這是什麼?”韓當有些不解。

“就是比較大的魚,即海中猛獸。”

賈詡接著說:“《爾雅》有曰: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裡,小者數千丈。”

劉鑫一愣,轉頭瞪了賈詡一眼,好在夜裡眾人也看不到他的表情。大者千裡,小者數千丈,那是魚嗎?那是神話故事的魚。

荀攸又說道:“《爾雅》所載誇張了,《漢書》雲,成帝永始六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還是荀攸靠譜,《漢書》好歹也是正史,至少不會亂編。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