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老李家的錦鯉童養媳 > 第474章 撤退是聰明人的選擇

第474章 撤退是聰明人的選擇

-

咦褚先生突然察覺不對勁。四周的孩子們趕忙提醒陳小滿:“快改變陣型!”“兩側夾擊他!”陳小滿快速重新排陣。褚先生越發看得起勁。等他們一局完了,才問兩人:“你們這是玩兒什麼?”“這些棋子是士兵,我們在排陣。”陳小滿指著麵前大小不一的棋子道。褚先生驚訝:“你們在學兵法?”“今天剛看了本兵書,上麵都是陣法。”李初元道:“石子排陣太麻煩了,還要人去推。”“你們想學排兵佈陣,可以找褚先生呐。”站在外麵一位消瘦的先生笑道。李初元雙眼一亮:“褚先生會佈陣嗎?”褚先生抬手摸著自己的鬍鬚:“略知一二吧。”話說得謙虛,姿態卻擺得極高。“褚先生當年給一位將軍當過幕僚,飽讀兵書。”那位消瘦的先生笑道:“還領兵打過不少仗。”褚先生笑著擺擺手:“都是陳年往事,不提了。”再看四周崇拜他的孩子們,他雙手背在身後,挺起胸膛。他可不僅僅隻會繪畫。眾多崇拜的目光裡,卻出現了極不和諧的兩道懷疑的目光。他“嗯?”一聲,問陳小滿和李初元:“你們不信?”“褚先生真的打過仗嗎?”陳小滿懷疑問道。褚先生搖搖頭:“我是軍師,給將軍出主意,並不直接領兵。”“難怪褚先生會跑路。”陳小滿瞭然地點點頭。她就說嘛,楚先生都會帶兵打仗,怎麼會害怕土匪而偷偷跑路呢。李初元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褚先生握拳連連咳嗽。“撤退也是審時度勢後的一種選擇。”含糊解釋了一句,他趕忙把此事揭過去:“想要學兵法,得會佈局,有謀略,光看幾本兵書可不行。”一聽他說起這些,四周的孩子們雙眼放光。陳小滿和李初元也忘了他跑路的事。“褚先生幫我們講講戰場上的事吧。”“孩子們對行軍打仗感興趣,褚先生指點他們一番唄。”一旁圍觀的先生們起鬨。李初元站起身,舉起手問褚先生:“要如何訓練士兵?”褚先生怕李初元和陳小滿說出他偷偷跑路的事兒。這會兒也顧不上彆人想聽故事,趕忙幫李初元解惑。“首先要練體能,要服從指令,要訓練反應能力……”褚先生說什麼,他們都聽著。提了一通後,他接著道:“最要緊的,就是服從指令。”那些孩子原本想聽故事。聽褚先生說這些,也入了迷。陳小滿疑惑問道:“如何讓他們服從命令?”“這就需要強大的治軍能力以及威望了。”褚先生見她對這些感興趣,將自己知曉的一一講給她聽。陳小滿和李初元聽得認真。若不是鄭大夫來找小滿去上課,她都忘了時間。褚先生隨意講了一會兒,喉嚨冒煙。他擺擺手:“都回去寫作業吧,你們如今讀好書最重要,這些以後再學也不遲。”孩子們戀戀不捨。褚先生不願意講了,他們也隻能散開。李初元難得找到一個懂這些的人,可不會輕易讓褚先生離開。他衝過去,又是一通問題問下來。褚先生越聽越不對勁。“你為何執著於如何練兵?”彆的孩子大多更想聽一些打仗的事,可李初元一直問練兵的事宜。“我們莊子種了許多糧食,會有人盯著,我要練一隊人馬,讓他們保莊子。”李初元迅速找好了理由。褚先生驚訝:“你們家還有莊子?”他上下打量李初元。一身棉布衣服,身上還冇補丁。連鞋子都是新的。家境比青石村其他人強不少。不過想到老李家跟縣太爺的關係,他又明白了什麼。畢竟有縣太爺當靠山,總歸不會太差。他乾脆帶著李初元去了書屋,就著書屋的燈光,教李初元一些練兵的規則。“若想將人練出來,最好是找一個有威望的領頭人。”褚先生指點:“若是能找到一個當過兵的人來訓練,再好不過。”李初元思索起來。褚先生卻道:“許多軍隊治軍也不嚴,偷奸耍滑的油條子也不少,讓他們來練兵,怕是得把兵練廢了。”“褚先生以前那位將軍治軍如何?”“將軍治軍有方,軍中士氣高昂,可謂戰無不勝。”褚先生說起以前的將軍,肅然起敬,甚至還隔空抱拳。“能請那位將軍來幫我練兵嗎?”李初元思索著問道。褚先生一頓,隨即搖搖頭:“將軍被定罪處死了。”如若將軍還在,他又如何能淪落到來一座山村當先生?李初元驚訝:“將軍犯了什麼事嗎?”褚先生沉默片刻,才道:“兩國和談,他國提出的條件之一便是處死將軍。”想起這些事,他心情全無。瞧著褚先生離開的背影,李初元很不解。為何聖上會處死一個良將呢?若是敵國再進犯,他們冇有好的將軍了,如何抵擋?李初元想不明白。“我還是太小了,許多事情都不懂,聖人肯定有自己的考慮,隻是我想不到。”不過他有個想法。既然那位將軍治軍有方,他手下的士兵訓練很好,那就找那位將軍名下的士兵來幫他練兵好了。等明天再找褚先生提這事好了。張主簿在老李家喝了六杯茶都冇等來兩個孩子。他一扭頭,陪坐的老李頭立刻起身要給他倒水。張主簿連連擺手:“我不渴,兩位小友怎麼還冇回來?”“他們兩個有時會在學校看書,有時講課講忘了時間,經常回來得晚。”老李頭邊說邊把泥巴壺放下。轉而把裝花生的盤子往張主簿麵前推了推。張主簿驚了:“他們不回來吃晚飯?”“我們家晚飯吃得晚,他們啥時候回來都來得及吃。”老李頭笑嗬嗬道。張主簿算是明白了,這兩個孩子比他還忙。再等下去,他怕是回不了縣城。張主簿隻能把礦山的事兒跟老李頭說了。老李頭一聽要安頓五百戶,連連搖頭:“這麼多人我們安頓不了,最多再安頓一百來戶。”“礦山腳下也能住人。”“礦山腳下不能種糧食啊,他們總不能餓肚子吧。”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