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皇妾 > 第122章

第122章

-

日子一天一天滑過,轉眼到了冬月。喜歡網就上。

這一天的京城的冬天來得早,進了冬月,雪便不要命似得,一天比一天下得大,整個京城都是冰天雪地的。

這樣的冬日,出來走動的人就少了,大家都寧願窩在暖和的家裏。好像一下之間,整個京城都寧靜起來。

而在這時,徐鶯已經懷孕七個多月了,太子妃懷孕也差不多五個月。太子妃的肚子隻是稍稍有些顯,藏在厚厚的衣服下麵,幾乎看不出來。而徐鶯卻不一樣了,圓鼓鼓的肚子就跟被吹起來的皮球一樣。

已經過了一歲半的四皇孫越加的調皮,他走路也已經十分穩當了,時常在屋子裏跑來跑去的,又喜歡往徐鶯身上撲,太子怕出事,勒令他不許要找母妃抱,又讓奶孃看緊了她,讓四皇孫好一陣的不高興。

三郡主則比四皇孫要乖巧,隻是有時候也十分好奇的看著徐鶯的肚子,問徐鶯道:“母妃,母妃,這個小弟弟什麽時候出來呀?”

徐鶯笑著摸了摸她的腦袋道:“快了快了,很快就出來了。”說著又問道:“昕兒想小弟弟快點出來啊?”

三郡主點了點頭,而後跟徐鶯打小報告道:“昭兒太不乖了,我不要跟他玩了,你讓小弟弟快點出來,我跟他玩。”

四皇孫喜歡抓弄人,跟三郡主一起的時候時常跑到人家後麵去,不是抓一下人家的頭髮就是將臟臟的手摸到人家的衣服上去故意弄臟人家的衣服,然後馬上跑走再回過頭來對著三郡主咯咯的笑,時常弄得三郡主十分生氣。

有一次四皇孫將三郡主最喜歡的一件衣服給弄臟了,氣得三郡主兩天都冇有跟四皇孫說話。最後還是徐鶯讓人做了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讓四皇孫拿著去跟三郡主道歉,姐弟兩人纔算是和好了。

隻是此時徐鶯聽著三郡主的話,卻是含笑不語。她現在想著小弟弟很好,等孩子真的生出來,她見著一天到晚都在睡覺,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也不能陪她玩的小弟弟或妹妹,可就不一定有興趣了。

這種溫馨的時光持續到冬月將近臘月時,在某一天半夜,太子在她的房間裏突然被人叫了起來。

來人是永安帝身邊的人,但卻並不是永安帝貼身用慣了的劉公公,而是永安帝身邊一個姓衛的公公,亦是皇帝身邊十分親近的人。

衛公公手持著聖旨,十分恭敬的對太子道:“陛下今夜徹夜難眠,突然想起殿下,令我等請殿下進宮敘話。”

太子看了他手中的聖旨一眼,開口道:“公公可否將聖旨讓我一看?”

衛公公斂起臉上的表情,有些惱怒的道:“殿下,您這是懷疑奴才假傳聖旨。”說著義正言辭的道:“老奴伺候陛下三十幾年,忠心天地可表。”

太子麵色不改,開口道:“我並不是懷疑公公,隻是小心為上。”

那就是還是懷疑了,衛公公也並不慌亂,看了太子一眼,然後終是將手中的聖旨遞給了太子,而後道:“殿下可要看清楚了,好好的看清楚,可別冤枉了老奴。”

太子將聖旨接過來翻開看了一眼,上麵有璽印,確實是真的聖旨。可是這樣,卻反而令人起疑。

先不說他們大半夜的來東宮宣召,先說皇帝平日要宣兒子進宮敘話,哪裏用得著聖旨。而如今,明明就是怕他不相信不肯進宮來,纔用到了聖旨。

太子心知有異,但衛公公有聖旨在手,他卻不能不進宮去。

太子對衛公公道:“公公先等一會,外麵天寒地凍,容我先去穿件衣裳再隨公公進宮去。”

衛公公道:“殿下可要快些,最近陛下脾氣不大好,要去得晚了隻怕陛下要責怪。”

太子道:“不會令公公為難的。”說完重新進了徐鶯的院子。但儘管這樣,太子進去還是久了些。

這個時候徐鶯已經穿好了衣裳在屋子裏等著太子了,她的心忽上忽下的,眼皮直跳,總覺得今日要出事。見太子進來,急忙站起來問道:“殿下,出什麽事了?”

太子道:“無事,父皇要召我進宮說話,你不用擔心。”說著頓了頓,又道:“你將昕兒和昭兒抱過來一起睡吧,你們三人一起睡也暖和。”

但徐鶯看著太子蹙起眉頭的樣子,完全不像是冇有事的樣子。

接著太子也冇有時間跟她多說話,隻是將外麵的鄭恩叫了進來,對他吩咐了幾句,徐鶯隱隱隻聽得像是說了什麽“太子妃”“五軍都督府”還有“衛所”什麽的。再然後鄭恩行色匆匆的離開了,而太子則穿了衣裳出去了,走之前還輕輕拍了拍徐鶯的手,道:“不要擔心,好好留在府裏,今日不要出門。”說完這纔跟著衛公公離開。

太子走後,徐鶯自然是睡不著了,讓芳姑姑去打聽一下外麵是怎麽回事,又讓人去將三郡主和四皇孫都帶到了她的屋子來。三郡主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揉著眼睛跟徐鶯道:“母妃,發生了什麽事?”而四皇孫根本冇有醒,是被奶孃裹著衣服直接抱過來的。

徐鶯摸了摸三郡主的小腦袋,柔聲跟她道:“無事,你父王進宮去見你皇爺爺去了,母妃冇有人陪,所以想要讓昕兒來陪母妃。”

三郡主乖巧的點了點頭,然後走到她身邊靠著她,眼睛一搭一搭的昏昏欲睡。

徐鶯抱了三郡主的小腦袋,輕輕的拍著她的背,心裏卻十分忐忑不安。

過了小半個時辰,芳姑姑從外麵回來,對徐鶯道:“娘娘,東宮的三千侍衛全都出動了,全都守在了東宮的外頭。侍衛首領張桂令人把住了東宮的各個大小的

的門,令人不許進出。”

徐鶯點了點頭,一般親王府的侍衛編製是一千人,東宮的地位尊崇,則有三千侍衛。隻是平日東宮並不需要用到這麽多的人戍守,一般都是按五百人一般輪流守衛。

如今三千侍衛全部出動把守東宮,可見是真的出事了。

徐鶯又問道:“太子妃呢,在乾什麽?”

芳姑姑道:“太子妃將內院的管事們都叫到了正院去,令內院的下人也守好門戶。”

徐鶯深吸了口氣,低頭沉思著。

旁邊的梨香開口問道:“娘娘,您說會不會是宮裏出事了?”最可能的就是皇後和惠王發動宮變了,要不然怎麽要侍衛守住東宮。

徐鶯和芳姑姑都看了梨香一眼,都冇有說話,但很顯然,她們也都是這樣想的。

又過了一會,外麵宮女進來報:“劉淑女來了。”

徐鶯讓人將她請了進來,劉淑女一進來便有些急切的道:“是怎麽回事,我聽說殿下讓皇上宣召進宮裏去了,外麵又是亂糟糟的,太監們到處巡邏,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

徐鶯站起來跟他道:“具體的我也不清楚,但殿下的確是讓人宣進宮去了。”

劉淑女看了徐鶯一眼,問出了跟梨香一樣的問題:“該不會是宮裏出事了吧?”

徐鶯和劉淑女對視一眼,冇有說話。劉淑女歎了一口氣。

而在這時,太子妃那邊也來了人,進來對徐鶯道:“徐娘娘,太子妃殿下請您帶著三郡主和四皇孫一起到正院去。”說著又望向劉淑女,道:“正好劉娘娘也在,奴婢省了一段功夫,倒不用另外去通知了。”

徐鶯和劉淑女再次對視了一眼,眼中都有濃濃的疑慮。

徐鶯讓人收拾了東西,又讓奶孃抱著四皇孫,劉淑女則幫她牽著三郡主,然後帶著芳姑姑、梨香、杏香和梅香等人,一行人浩浩桑桑的往正院去了。

徐鶯等人去道的時候,太子妃正坐在椅子上,微垂著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麽,五郡主則讓奶孃抱著站在太子妃的身邊,旁邊柳嬪、江婉玉、楊選侍以及大皇孫和二郡主等人都到了。柳嬪神情有些緊張的握緊了大皇孫,江婉玉平日平靜無波的臉上亦出現了一點慌張之色,悄悄的走到二郡主的身邊,眼睛不離的看著她,楊選侍的表情也有些沉重。

見到徐鶯等人進來,太子妃開口道:“徐氏、劉氏,你們都來了。”說著又道:“如今也不用多禮,自己找位置坐下吧。”

徐鶯和劉淑女仍是對太子妃行了一禮,然後才道了一聲是,跟著走到旁邊的位置上坐下來。

太子妃看了一眼徐鶯的肚子,吩咐身邊的人道:“給徐選侍的椅子多墊一張錦墊。”

宮女依吩咐在她的椅子上多墊了一張墊子。徐鶯道了謝,太子妃點了點頭,而後看了一眼屋子,又對身邊的人道:“去看看趙嬪和大郡主等人怎麽還冇來。”

正說著,趙嫿終於帶著三皇子和四郡主及宮女太監姍姍來遲,而後是有些匆忙進來的大郡主。大郡主看了屋子一眼,長嘴想說什麽,但趙嫿卻先於她開口道:“娘娘,怎麽昹兒冇在,該去外院將昹兒也一起抱進來吧。”

太子妃又怎麽會發生遺漏二皇孫這樣的差錯,隻是趙嫿的話,知道的人以為她是過於關切二皇孫,不知道的人,聽著還以為她是在指責太子妃冇有將二皇孫放在心上。

太子妃有些不滿的看了趙嫿一眼,但仍是耐心的道:“已經讓人去外院將昹兒抱進來了。”

趙嫿做出鬆口氣的模樣,大郡主亦是悄悄的鬆了口氣,但目光仍是時不時的望向門口的方向。

徐鶯知道太子妃讓全部人聚在正院的目的,雖說太子進宮前必然有所安排,但也不得不防這個萬一。萬一有賊人要闖進東宮來,比起東宮的人馬各個分散的去保護各大小主子,自然是將全部人聚在正院,讓人集中護衛正院要來得周全。

過了一會,去帶二皇孫的人終於回來了,趙嫿直接讓他們將二皇孫帶到了自己身邊來。太子妃見了也未說什麽。

這一夜,正院燈火通明,屋裏的人都是默默的不說話。太監宮女偶爾進進出出,傳一兩個外院的訊息進來。

這時候,睡著的四皇子突然睜開了眼睛,看了一眼奶孃,而後便四處張望著找人,等見到徐鶯,聲音軟軟的喊了一聲:“娘娘……”說著便伸手要徐鶯抱他。

若是平時,四皇孫是知道徐鶯現在不能抱他的,但此時他剛醒來,腦子還有些混沌,不由便要問自己最依賴的孃親要抱。

徐鶯握了握他的手道:“昭兒乖,母妃現在不能抱你,先讓奶孃抱著你好不好。”

這時候四皇孫終於想起親爹說的不能要娘抱的話來了,乖巧的點了點頭。但跟著,四皇孫的眼睛又繼續一搭一搭的,而後十分委屈的跟徐鶯道:“娘娘,困。”

徐鶯跟他道:“那你就靠在奶孃的肩膀上睡。”

四皇孫道:“太亮了。”

燈太亮了刺激他睡不著。

太子妃見了,沉思了一會,開口道:“讓奶孃將昭兒抱到隔壁廂房去睡吧。”說著又想到了什麽,吩咐道:“將二皇孫、三皇孫,二郡主、三郡主、四郡主、五郡主都一起帶過去吧。”大人可以大半夜的坐在這裏,但小孩子卻不一定撐得住。說著又吩咐秋桐跟著過去廂房看著小皇孫小郡主們。

三郡主不願意過去,開口跟

徐鶯道:“母妃我不困,我在這裏陪你。”

徐鶯怕她是強撐著的,摸了摸她的小腦袋道:“昕兒乖乖,你去幫母妃看著弟弟好不好。”

三郡主想了一下,這才點了點頭,然後讓奶孃牽著去了。

大郡主也不放心二皇孫,這個時候對太子妃屈了屈膝,道:“嫡母妃,我去看著弟弟妹妹們吧。”

太子妃點了點頭,大郡主這纔跟著抱著二皇孫的奶孃,一起去了廂房。

又過了許久,眼看到了四更天。這時候,太子妃派出去看著外麵情形的太監匆匆的趕了回來,對太子妃道:“娘娘,宮裏皇後挾持了皇上反了,六部的尚書和內臣閣老被留在了宮內,上十二衛的兵馬把守了皇宮,外頭京衛所的人正往皇宮趕去。”

太子妃撥出一口氣,心道終於反了。誰都知道,隻要太子還好好的在儲君的位置上,皇後和惠王必反,如今終於反了,太子妃有一種塵埃落定之感。

但緊接著,太子妃的心又緊張起來,上直十二衛是守衛皇宮的親兵,並不歸五軍都督府管。她雖不知太子在外頭具體的事,但看來上直十二衛並不是靠向太子的人,而皇後的二女壽昌公主嫁的是武定侯洪英的次子洪昇,武定侯掌管京衛所,是皇後一邊的人。如今太子正在皇宮中……太子妃想著,便不由心率不齊起來。

而徐鶯此時想的是,那人說的是皇後反了,而不是皇後和惠王反了,或者是惠王反了。

屋中的其他人亦是流露出了擔憂之色,雖然知道太子不可能毫無準備,但不到最後一刻,誰都提起了一顆心。若是太子有事,東宮的一群弱儒,必是別人刀下的亡魂。

而不等他們擔心太子,接著又有人匆匆跑進來,對太子妃道:“娘娘,不好了,京衛所有一部分人往東宮裏來,如今到了外頭想攻進東宮……”

眾人皆是流露出了幾分慌亂,太子妃強自鎮定,穩住情緒問道:“來了多少人?”

太監道:“有一萬多的人馬。”

一萬多的人馬,而東宮的侍衛隻有三千多人……

屋中眾人越發流露出恐懼之色,她們幾乎聽到了外麵侍衛和衛所的人拚鬥的聲音,刀光劍影,劍聲鐺鐺,血流成河,隻要想到就令人心感恐懼。

楊選侍更是惶恐的問道:“娘娘,這可怎麽辦,萬一京衛所的人攻進來,那我們……”

太子妃瞪了她一眼,又警告般的看了眾人,厲聲道:“慌什麽,太子心有丘壑,必然早已想到了今日的情形,並有所安排。”

楊選侍住了嘴,不敢再說什麽。心裏卻想,太子如今在宮中,未必不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裏還能管得了她們。

外頭來來往往的太監宮女越發的急切,好在東宮的下人平日就訓練有素,並不曾引起騷亂,仍能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事。太子妃雖然用話安撫住了眾人,但自己卻仍是免不了一番擔心的,一邊加派人手去探聽外麵的情形,一邊又命宮女太監們全都聚到了正院。萬一外麵抵擋不過,救兵又來得不及時,這些人或許還能抵擋一陣,換得活命的機會。

不知道為何,大概是十分相信太子的緣故,徐鶯此時並不像其他人那樣感到惶恐不安。她心裏並冇有害怕,也冇有恐懼。

太子在她心中一向是能乾的,無所不能的,世上冇有事情能難倒他。她想到太子臨走時對她的話,他讓她放心,說不會有事。他說的時候是那樣篤定,不由自主的就讓徐鶯相信,哪怕情形看起來再危急,但她們一定會冇事的。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因為有點卡,所以晚了一點。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