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陛下因何造反 > 第478章 科舉變為吏考(第1更)

第478章 科舉變為吏考(第1更)

-

[]

“這,這......”溫體仁呆住了,不知道說什麼好。

對整頓胥吏溫體仁是支援的,畢竟現在的胥吏實在是爛透了。但胥吏做州縣官員,甚至入朝做六部高官,完全顛覆了他的認知。

士子們辛苦讀書,十年二十年,運氣好考中進士,方能做官,而這些胥吏竟然也能做到和他們一樣的位置,對也是經曆殘酷科考的溫體仁來說,實在是難以想象。

洪承疇能明白溫體仁此時的心情,歎道:“胥吏這等身份低賤之人也能當官,開始的時候我也無法接受。然而細想一想,過去的官製實在太不合理。

讀書士人經曆苦讀方能考取功名不假,但正因為如此,進士舉人們隻顧讀四經五書,從來不瞭解具體民事。反而是這些胥吏,整天和百姓打交道,熟悉各種政務。當官的不瞭解政務,自然為小吏所欺,當的是什麼官?那麼何不從小吏中逐級選拔官員?”

溫體仁歎道:“這樣好是好,但恐怕會遭到朝堂所有官員反對。”

朝堂上官員都是進士出身,對自己的功名最是自矜,豈能容忍小吏出身的和他們共列朝堂?這種方法傳到朝廷,定會惹起軒然大波,會遭到多大阻力可以想象。

“隻要天下百姓滿意支援就行,朝廷官員他們又算個什麼!”朱由檢冷笑道。

溫體仁苦笑。在皇帝麵前,朝廷官員確實不算什麼,但是朝廷官員卻代表著天下府縣官員,代表著天下士紳。皇帝這種選官辦法等於是徹底取消科舉特權,必然會遭到天下官紳劇烈反彈。

至於天下百姓,當然會支援的,最起碼這些新選的官吏廉潔遠勝於以前。

溫體仁終於明白了,皇帝之所以離開朝堂南巡,就是知道這種改革辦法在朝堂上根本通不過,所以纔在山東搞出這麼多事情,是打算來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啊。先把底層官吏換一個遍,把地方府縣牢牢掌控在手中,到時朝廷官員反對不反對已經冇有意義了。

可是大明有十三個佈政司,難道皇帝打算一個一個的親自去做這些事嗎?朝廷官員又不是傻子,天下士紳更不是傻子,眼看著皇帝所到之處,官吏士紳被抄家殺頭,豈能冇有反彈?

“方法是好方法,但臣唯恐施行起來太難。大明有十三佈政司,有上百個府,有上千縣,每個縣又有上百之官吏,需要的吏員實在太多太多,吏員的選拔,從吏員到官員的升遷,管理監督,這些實在太難。”溫體仁歎道。

現在的胥吏是爛透了,但誰能保證新招納的吏員不爛?這麼多胥吏如何監督官製他們,也是個問題。

“所以需要一個完整的製度,包括吏員的招納、業績考覈、獎懲、升遷,監督等一係列事情。拿吏員招納來說,可以由各省舉行吏考,考中者方能為吏。”朱由檢淡然道。

“那科舉呢,完全取消嗎?”溫體仁忙道,這是他關心的問題,也是天下官紳都關心的問題。

朱由檢想了想:“科舉不會完全取消,仍然可以舉行,但考中者不直接授官,而是在朝廷直屬衙門為吏,以後必須做出一定業績有經驗者方能為官。

以後,六部官員必拔自府縣,而縣令,則由做出業績的吏員提拔而成。考中進士便可為官,這種情形在以後的大明不會再出現。

科考仍分為會試省試,省試由各佈政司舉辦,不拘良賤,不拘是否秀才生員,隻要是大明百姓皆可參加,考中者分到地方為吏。

會試則由朝廷舉辦,考中者可分到朝廷各個衙門為吏。”

“不拘良賤,不拘出身,皆可參加,這樣的話恐怕報名者會非常之多。”溫體仁歎道。而且這樣的話,便是考中又哪裡還有以前舉人進士的尊貴?

朱由檢微笑,就是要把官紳的尊貴地位給逐漸剝奪,以後大明的官吏將不會有現在這麼多特權,什麼士紳不繳納稅賦,將會完全消失。

“二位愛卿,這種製度也是朕考慮到科舉之弊端纔想到的,但事關重大,眼下暫時無法施行,二位愛卿暫時不要外泄。朕把科考改革之事托付給二位愛卿,自今日起你們就此事細細思索,製定出一個完善的製度來。”朱由檢道。

改科舉為吏考的事情是朱由檢借鑒魂遊時看到的畫麵,但是他也隻是走馬觀花,對後世的製度所知甚少,故隻能提出一個概念,具體的措施還需要洪承疇、溫體仁這樣的聰明人來補充。

“臣自當竭儘全力!”洪承疇、溫體仁同聲答道。

特彆是溫體仁,一改剛剛的沮喪,重新恢複了精神活力。皇帝把這樣重要的事情交給他,意味著對他信重,能一手製定推行天下的製度,這是何等的榮耀!

“太祖之時,因為丞相胡惟庸謀反,取締了中書省取締了丞相一職,分設六部管理天下事務,而大事皆由皇帝一人決定。

然而太祖精力旺盛,一人能處理天下事務,後世的皇帝豈能都如太祖一樣,故後來纔有了內閣協助皇帝。到了今日,內閣之權力已經不亞宰相。

然內閣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有宰相之實而無宰相之名,故因此常引起朝堂政爭。朕常常想,是否應該恢複秦漢之時的宰相製度?

二位愛卿,可幫朕想一想是否可行?”

這一刻,不止溫體仁,便是洪承疇的心都砰砰狂跳起來。

宰相啊,這是所有官員的終極夢想!

然而在大明,一個官員做的再好,頂多成為內閣首輔,即便成為首輔,也隻是輔臣,而非名正言順的宰相!

現在最受皇帝信任的便是二人,若是真設丞相的話,必然會從二人中出。

“陛下,太祖有遺訓,後世皇帝不得設立宰相一職。”溫體仁聲音顫抖著道。

朱由檢啞然一笑:“太祖時胥吏還能做官呢。時過境遷,隻要大明能變得越來越好,想必太祖爺不會怪罪。”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