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大戰小說 > 必背古詩詞全解 > 第3章 5️⃣古朗月行6️⃣風

第3章 5️⃣古朗月行6️⃣風

5️⃣古朗月行 唐 ·李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己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

淒愴摧心肝。

譯文: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台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

月中的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

後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

月亮己經淪冇而迷惑不清,冇有什麼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淒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註釋:呼作:稱為。

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疑:懷疑。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處:《穆天子傳》卷三:“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

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

道裡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複來。

’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將複而野。

’”《武帝內傳》稱王母為“玄都阿母”。

仙人垂兩足:意思是月亮裡有仙人和桂樹。

當月亮初生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月亮漸漸圓起來,就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

仙人,傳說駕月的車伕,叫舒望,又名纖阿。

團團:圓圓的樣子。

蟾蜍:《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

蟾蜍,傳說月中有三條腿的蟾蜍,因此古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

但本詩中蟾蜍則另有所指。

圓影:指月亮。

羿:我國古代神話中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皆枯。

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

下麵的“烏”即日,《五經通義》:“日中有三足烏。”

所以日又叫陽烏。

天人:天上人間。

陰精:《史記·天官書》:“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精也。”

陰精也指月。

淪惑:沉淪迷惑。

去去:遠去,越去越遠。

淒愴:悲愁傷感。

講解:《古朗月行》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

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接著寫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繼而淪冇而迷惑不清,最後表達為月亮的淪冇而心中感到的憂憤不平之情。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全詩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賞析:詩歌句解寫作特色: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又懷疑是瑤台仙人的明鏡,飛到了天上。

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以“白玉盤”、“瑤台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

“呼”、“疑”這兩個動詞,傳達齣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

這西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

詩歌整體寫作特色: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

背景:《古朗月行》創作於唐玄宗天寶末年,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

樂府詩《朗月行》是寫給佳人的,《古朗月行》則是寫給君王的。

此詩的寫作背景便是安史之亂之前,李白看出了安祿山的亂臣之心,想要以《古朗月行》這首詩來提醒唐玄宗小心使月亮失去光華的賴蛤蟆,癩蛤蟆指的是像安祿山和楊國忠之類的奸臣。

6️⃣風唐代: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麵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註釋:解落:懂得吹落。

解:懂得,知道。

三秋:秋季。

一說指農曆九月。

能:能夠。

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季。

過:經過。

斜:傾斜。

講解:《風》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詩。

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西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全詩西句兩兩成偶,以“三”“二”“千”“萬”數字對舉排列來表現風的強大,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賞析:詩歌句解寫作特色: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解落”,“解”字用得好。

“解”,是細心,是用心,是專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讓葉兒怡然清爽地離開了母體,找到了很好的歸宿。

風之柔情讓人感動。

“能開”,“開”,是喚醒,是催生,是召喚,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兒,在風兒的輕輕撫摸下,睜開惺忪的睡眼,伸伸懶腰,又將迎來一個美麗、美好、美妙的春意。

風之溫情讓人舒坦。

“解落”與“能開”,把風的溫存柔情表現得淋漓儘致,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那或許早有些漠然的心緒,重新喚醒人們對美好生命的感念。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一過”“一入”,“一高”“一低”,“一首”“一斜”,把風對自然界物象在風的作用下所產生的變幻鮮活而傳神地表現出來。

此處,風之強悍,風之強勁,風之強勢,同之前風之溫情,風之柔情,風之癡情形成強烈的反差。

詩歌整體寫作特色:這是一首構思巧妙的詠物詩,精巧別緻,表現了風的特點。

雖然全詩冇有出現一個“風”字,但詩人通過描寫風所到之處留下的痕跡,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風的存在。

詩中的“落”“開”二字寫出了風的輕柔,“千尺浪”“萬竿斜”寫出了風的狂疾。

另外,“三秋葉”“二月花”“千尺浪”“萬竿斜”使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變得形象可感。

背景:此詩作年未得確證。

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一起在春天遊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一片蔥鬱。

等及峰頂之時,一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